PPP是解決智慧城市挑戰的有效途徑
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,所需資金巨大,涉及政府、企事業單位和市民家庭等多元主體,涵蓋投融資、建設、運營、監管等過程。傳統的政府自建自營模式已經遠不能滿足投資需求,更多的資金需要由企業和融資機構去籌措,將市場機制引入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成為必然選擇。今年9月,財政部發布的《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》指出,要盡快形成有利于促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(PPP)發展的制度體系。那么,智慧城市建設能否應用PPP呢?如何應用好PPT模式?
PPP即公私合作伙伴關系,是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一系列模式的統稱。PPP模式被看好的原因在于,政府與社會主體(企業)建立“利益共享、風險共擔、全程合作”的共同體關系,可使政府財政負擔減輕、社會主體投資風險減少。
神州數碼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黃楠向記者表示,與其他建設項目不同,智慧城市建設有其獨特性,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:
一是跨多個利益相關方。智慧城市的建設和運行,需要很多利益相關方的積極參與。如政府、市民、研究機構、運營公司、信息基礎設施提供商、IT和互聯網公司等,協調這些利益方的投入、合作和收益分配非常復雜。
二是具有收益的長期性。智慧城市無論是落地還是收益,都不可能一蹴而就,要經過一個相對長的時間周期,這需要多方的理解,保持參與熱情,同時還要有健康長效的商業模式,配合充足合理的財政支持,是一個長期的過程。
三是價值具有隱性。智慧城市的收益集中體現在正向外部性和規模經濟,這兩點都是宏觀的、深刻的、難量化的。相對于直接投資收益來看,更加隱性,不容易被投入方看到,需要深刻地認識和潛移默化的過程。
>> 區域交通信號協調控制系統成果獲得高交會優秀產品獎 (2022-11-25)
近日,在第24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, 廣州現代產業技術研究院現代交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,廣州運星科技有限公司一項技術成果“區域交通信號協調控制系統”榮獲優秀產品獎。
>> 轉載?徐建閩: 未來“交通+AI”會聚焦于城市或城市群的交通態勢預測 (2022-11-18)
現代城市的四個基本功能:生活、工作、休憩和交通,可見交通在現代城市中的重要地位。 我國在2000年2月份下發了《關于實施全國城市道路交通管理“暢通工程”的意見》,并于2002年9月啟動了智能交通系統發展戰略的研究工作,從而開啟了智能交通建設征程。 隨著時間的推移,AI技術現已經應用到各行各業的各個領域,交通也不例外。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教授、智能交通系統與物流技術研究所所長徐建閩介紹說,如今,AI技術現已應用于交通目標檢測、駕駛行為分析、交通流參數提取、出行規律挖掘、交通預測與管控、信號優化控制等諸多領域。 “就交通而言,更應該從實際交通問題出發,以交通領域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為前提,再交叉融合人工智能、現代通信、自動控制等其他新技術?!毙旖ㄩ}說,所以他認為更合理的提法應該是“交通+AI”,交通才是基礎,脫離了交通這個基礎AI就無法發揮其在交通領域的作用。
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路華南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二號樓226-232
020-85568590 18928755453
gztranstar@163.com
運星科技
微信號:廣州運星科技有限公司
運星科技是一家致力于ITS產品研發、系統集成及技術解決方案的高科技公司。